佳能:阵痛与转型

1645187399

数码相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胶片相机,当数码相机的时代走向落幕,佳能找到下一个增长点了吗?

 


 

又一家老牌相机企业工厂在中国宣告落幕。

1月12日,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下 称“佳能珠海”)发布公告称,由于全球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加上疫情影响,公司经营面临空前困难。总部正在集团整体经营架构进行调整,并决定终止公司生产,EOS 1D X Mark III 将会是其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作为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1990年成立的佳能珠海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年产能可达2000万台。佳能珠海曾是该公司小型数码相机的主要生产线,是佳能数码相机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往全球各地的保证。公开信息显示,佳能在中国曾有五家制造公司,分别位于大连、苏州、中山、珠海和台湾地区。其中珠海是唯一一家生产相机的工厂,其他工厂主要生产打印机、复印机、复合机等。

佳能方面表示,一方面,疫情让旅游市场偃旗息鼓,这使得所有的数码相机销量都快速下滑;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芯片供应紧张,这也让佳能上游的零部件产生了短缺。这使得佳能作出了关闭珠海工厂的决定。

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下,数码相机正在不断衰落。根据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CIPA)公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为888.6万 台,而巅峰期的2010年,这个数字曾是1.2亿台。在佳能之前,另一个数码相机巨头在2017年就宣布关停位于江苏无锡的相机生产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

佳能董事长兼CEO御手洗富士是佳能创始人的侄子,1961年进入佳能公司。1995年他被任命为佳能的首席执行长,2006年开始兼任董事长职务

不过,尽管中低端相机制造业务面临萎缩,2021年佳能集团的业绩已经回升,2022年1月27日,佳能集团发布的2021年度财报显示,2021年集团营业额超过35000亿日元(约合1930亿元),同比增长达11.2%,纯利润增长157.7%,呈强势增长。在此之前,大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佳能净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下滑,由2017年的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05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3.2万亿日元(约合1764亿元),经营利润也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跌,由2018年的3425亿日元(约合188亿元)跌至2020年的1105亿日元(约合60亿元)。

佳能并非没有预料到时代已经变了。早在2019年初,佳能董事长兼CEO御手洗富士(Fujio Mitarai)就警告称,数码相机业绩将持续下滑,大约2021年左右将达到历史最低点,整体萎缩50%左右。御手洗富士是佳能创始人的侄子,1961年进入佳能公司。1995年他被任命为佳能的首席执行长,2006年开始兼任董事长职务。佳能业绩下跌之时正是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井喷式增长期。技术进步也使得普通用户的影像需求只需一部轻便、低价的手机就可以满足。一些手机厂商甚至提出要挑战专业单反相机的摄影效果。以苹果和华为为首的手机厂商,在“镜 头”产业技术无法有大的突破下,开辟了另外一条打开手机影像系统全面提升的通道,也就是通过算法来突破手机摄影的技术极限。当越来越多的手机也安装了专业级光学模组,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成像结果几乎没有可见的差异,而且手机还能即时分享到社交平台,因此也成为人们日常拍照的首选设备。不过,断言佳能将衰落还为时过早。相机业务衰退的同时,佳能也在积极布局多元化业务,如今已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1年底,打印机业务为佳能贡献了超过1.9万亿(约合1048亿元)日元营收,占比55%,而影像业务贡献收入6535亿日元(约 合360亿元),占比为19%。此外,医疗业务和工业及其他业务也分别占有14%和12%的营收比重。

彭博电子行业分析师Charles Shum在2022年1月28日的一份研报中指出,随着5G网络扩展、远 程工作需求和汽车电气化燃料需求旺盛,佳能的长期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销售半导体设备和互联网协议(IP)摄像机。在新冠疫情缓解后,欧洲、美国和中国的医疗支出重新关注老龄化人口后,先进的医疗设备销售也会逐渐恢复增长。摩根大通在1月22日的一份研报中则指出:“我们正在监测佳能转变其独特收益结构的速 度。在过去几年中,这种转变的速度不足以跟上多功能打印机和单反相机市场的放缓,但展望未来,我们正在关注新业务、制造设备和医疗系统等行业的利润权重何时可能出现超过打印机和相机的权重。”

2021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的进博会上,佳能首次亮相医疗馆,发布了包括OCT-S1超广角血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及配备高清MR成像技术的3T磁共振设备等多款医疗影像产品。此前,佳能已收购了东芝的医疗仪器事业,把照相技术用于PET-CT等精密医疗检查仪器生产上。

最新的消息显示,佳能试图分羹自动驾驶。在珠海工厂关闭之后,公开消息显示,佳能与自动驾驶公司Tier IV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相关的车载相机产品,并装载于Tier IV的自动驾驶车上进行测试。

除了佳能,奥林巴斯、富士等其他传统影像行业的企业也都在加速转型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手握大量专利,这些曾经的霸主仍然还有机会扳回一城。



编辑—李好


数字订阅
立即订阅

·关注我们·

2022-02-19

iWeekly

周末画报移动读本